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,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为此,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“世界高血压日”,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。今年的5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高血压日,主题是“18岁以上知血压”。
在此,我们不再重申高血压的危害性,特意整理并总结了大家较为关心的几个高血压的相关问题,及时科普,助您远离高血压的伤害。
一、为什么会得高血压?
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有如下几类:
高钠、低钾膳食:我国≥18岁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高出75.0%;
超重和肥胖:我国35-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.8%,肥胖率为20.2%;
过量饮酒:我国≥18岁居民有害饮酒率为9.3%;
长期精神紧张:长期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,升高血压;
其他危险因素:年龄、高血压家族史、缺乏体力活动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大气污染等。
二、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?
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有头晕、头痛、颈项板紧、疲劳、心悸等,也可出现视物模糊、鼻出血等较重症状,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。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,如精神焦虑性头痛、偏头痛、青光眼等;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,如胸闷、气短、心绞痛、多尿等。
三、如何正确测量血压?
除了诊室血压、动态血压监测外,在家自行测量血压也是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。测量血压的正确方式如下:
1、取坐位,上臂需要自然的伸直,放于桌上,手心朝上,身心放松,手臂的高度与心脏的位于同一水平。
2、袖带下缘距离肘窝在2--3厘米左右,松紧程度以可以深入1个手指最好。太松了,测出的血压或许就会偏高;但是如果太紧了,测出的血压或许就会偏低。
3、打开血压计的开关,测量过程之中尽量避免说话。
4、测量结束之后,需要记录血压测量的数值。
5、间隔数分钟之后再测一次,连续测量3次并记录数值。
6、将3次数值进行对比,去掉最高值,剩下的两个取平均值即可。
四、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算正常?
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<140/90 mmHg,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<130/80 mmHg。
但这个标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,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血压的标准会发生变化。理想的血压标准为收缩压(高压)为120mmHg,舒张压(低压)为80mmHg。但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血压会有轻微变化,不能一概而论。
正常情况下,年轻人的收缩压在110到115mmHg之间,舒张压在70到74mmHg之间。中年人的收缩压在114到128115mmHg之间,舒张压在74到82mmHg之间。老年人的收缩压在128到148~115mmHg之间,舒张压在82~86mmHg之间。
五、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有哪些?
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主要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:
生活方式干预:提倡健康生活方式,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,应该连续贯穿高血压治疗全过程。常见方法为减少钠盐摄入、合理膳食、控制体重、不吸烟、限制饮酒、增加运动和减轻精神压力。
药物治疗:钙通道阻滞剂(CCB)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ARB)、噻嗪类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,指南建议以上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,并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、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,进行个体化治疗。同时,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,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,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。对于血压≥160/100 mmHg、高于目标血压20/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。
六、首次发现高血压是否要用药?
首次发现血压高用药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去就诊,确定下高血压的性质(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)。同时需要做必要的相关辅助检查评估病情,如血生化、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心电图检查等。
目前,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3.3亿。其中约有1.3亿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,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,75%没有达标。同时,高血压“后备军”也汹涌而来,高血压低龄化趋势明显,18岁就患病的不在少数。因此,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,提高防治水平至关重要。